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里的“精神密码”
那是舞剧最后一幕,李侠(王佳俊 饰)和兰芬(朱洁静 饰)跳了一段生死离别的“诀别”双人舞。在后台气喘吁吁地换装时,朱洁静总是忍不住把头转向舞台中间,26块木板像牢笼一样把李侠囚禁了,但在这个不露锋芒的男人身上,她却看到了中国人的脊梁。
这段动人的讲述发生在4月8日。应上海大剧院之邀,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、首席王佳俊、首席朱洁静作客首期“文艺党课”,开讲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背后的“精神密码”。 这堂“文艺党课”面向观众开放,预约名额5分钟内秒光。
党课上,陈飞华还透露,7月1日,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将进京演出,王佳俊也将于当天宣誓加入共产党,成为预备党员。朱洁静正是他的入党介绍人,“剧里面是反的,是他带我入党。我俩手拉手,有一个宣誓,然后在现实生活中,王佳俊还要跟我按时做思想汇报呢。”
朱洁静
王佳俊
文艺演出、文艺党课、展览陈列、文创产品,为迎接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上海大剧院策划了“红色套餐”,贯穿全年。上海大剧院“红星照耀”系列汇集了一批红色演出。4月开始,上海歌剧院歌剧《江姐》、上海歌舞团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、上海歌剧院歌剧《晨钟》、上海芭蕾舞团芭蕾舞剧《宝塔山》、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《国乐咏中华》、上海戏剧学院话剧《前哨》等将陆续登场。
演出之余,上海大剧院深挖红色舞台资源,同步策划了一系列“文艺党课”,“电波”团队应战首期。
同时,上海大剧院策划了“探寻申城舞台红色密码”主题展览,以上海舞台上演的红色剧目为切入点,辅以相关剧照、采访视频、时代关键词,详细解读剧目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。
此外,上海大剧院自主研发设计的“祖国的光辉照我心”的红色系列文创产品也已上线,包括“积极分子专用包”编织袋、“打了鸡血”笔记本、“倍儿精神”搪瓷杯等。
陈飞华(中)和王佳俊、朱洁静
首期“文艺党课”节选提问:王佳俊和朱洁静,你们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角色?
王佳俊:有那种感觉其实挺难的。经过大概三四个的排练,我们一点点往那个角色找,毕竟有距离感。真正开始在舞台上演出时,已经不再想自己是不是像那个人。当我戴上那副眼镜,当音乐开始响起,我有种很奇怪的感觉,好像自己灵魂是出窍的,身体在动,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在看自己。你不知道为什么被感动了,真的在流泪、在哭泣,有时候都收不住。那不是我想去演绎的,而是周围每一个演员给我戏份,自己首先被角色打动了。我们先相信了他们,所以今天我们才能打动观众,让他们去相信。
朱洁静:我和兰芬真的是从头到尾哪都不像,有年代上的、有外形上的、有心理上的距离。我其实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孩,或者说我是一个内心非常硬的女孩,但是兰芬是什么?兰芬是那个年代站在李侠背后的一个相夫教子的中国传统女性,就像我妈妈那辈一样。她没有很锋利的东西,身上可能没有自己,更多的是家庭、孩子、丈夫,跟我性格上完全天壤之别。
所以突然想到奚美娟老师的那句话,当一个演员跟角色很接近,留给他的创作空间是非常小的。就像《朱鹮》,大家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,我在刻画这个角色和征服这个角色的过程中,并没有碰到太多的难题,因为好像我一出手,就特别仙、特别瘦,特别像那只鸟。但是兰芬不是,演员通过塑造角色得到的成长会更多,兰芬在我心里重重留下了一拳、一笔,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
我们不要太小看自己,舞蹈人好像只能跳舞。我们没有最有力的武器——语言,但只要把肢体练好看了,观众就能懂。其实这个时代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,你不光要技术好、身材好,给人美的享受、给人精神层面的享受,更重要的是能够刻画深入人心的角色,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地成为这个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,或者说新时代文艺青年该有的样子。
提问:你们有什么小故事和小方法,取得和李侠、兰芬跨越时空的对话,或者说灵魂的感应?
王佳俊:从哪个点开始排练,我当时想了很多。后来,我们就去寻找那种比较平凡的、比较真实的,可以跟我们共通的点。所以我们会去看很多红色场馆。看李白故居时,感觉他们生活的环境特别简单、特别朴素,虽然很小,我能想象他们在那个家里特别幸福,可能出去上班了,回来有一顿热饭吃,两个人闲聊一会,今天看了什么,发现了什么……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共通的点,不管哪个时代,每个人对这种简单的幸福都是特别向往的。
文章来源:《电波科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dbk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409/545.html
上一篇:电波永不消逝,经典永不落幕
下一篇:演了220多场的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朱洁静和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