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电波》主演朱洁静:愿以此身担使命,为信仰
“在国家大剧院后台狭小的化妆间里,墙上挂起鲜红党旗,大家围坐在一起,见证我宣读入党誓言。”相隔10年,上海歌舞团荣典·首席演员朱洁静依然清晰记得那个令她心潮澎湃的时刻。2011年,建党90周年,舞蹈诗剧《天边的红云》巡演至北京,上海歌舞团党支部为她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预备党员转正仪式。“从那一刻起,演员身份和党员身份交叠,我肩上的责任感、使命感愈加强烈,也更明白了,起舞究竟为了谁?”朱洁静说:“我要把自己藏在角色背后,让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朱洁静,而是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、一段又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。”
从《天边的红云》到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朱洁静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角色“跳”进了观众的心里。如今,赞誉和荣誉似已围拢了她,但她仍倾力闯出新路,冲向更大舞台。“在为了信仰而牺牲的共产党人中,有千千万万的‘云'和‘兰芬',有许许多多值得倾力书写的动人故事。”朱洁静说,“我愿以此身担使命、为信仰而舞,用舞蹈为英雄先烈们塑像,让他们被永远铭记”。
在舞剧中接受信仰洗礼,“朱洁静”三个字变得没那么重要
舞蹈诗剧《天边的红云》在长征亲历者“云”的回忆中拉开帷幕,以“她视角”为主线,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长征英雄画卷。2006年舞剧开排之初,朱洁静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“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,建立强大的新中国。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,我们年轻人更应该探究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。”
在舞台上,朱洁静饰演的“云”有近90分钟的出场时间,“爬雪山”“过草地”等舞蹈动作都需要靠关节支撑地面完成,排演时浑身都是擦伤和淤青。更让朱洁静感到心焦的是,她与“云”之间似乎隔着一层纱,难以同频共振。导演甚至怀疑,这么瘦弱的女孩儿能否表现出红军克艰纾难走向胜利的壮怀激烈?在最艰难的时候,“云”身体里的党性之光点亮了朱洁静的眼眸。“那是一种光芒万丈的信念感,那是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,无论前方有多么黑暗,那束光总会指引着我。”
“初心”的种子播撒在艺术生命里,渐渐发芽生长。一遍遍倾情起舞,一次次摸爬滚打,朱洁静在舞剧和史料中了解党的艰难岁月,理解党员的奉献牺牲,让“云”一点一点住进了心里。创排舞剧的4个月,朱洁静将入党申请书上的文字真正付诸于行动,演红军,学红军,并在2010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。
入党十余年来,她感触最深是:“朱洁静”三个字变得没那么重要了。“学生时代,我是大家眼中的‘红花',总是被推到台前,似乎跳舞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和自我价值。入党后,我真正明白了‘我是谁'‘我为什么跳舞'。我跳舞不再是只为了证明自己,而是要全心全意跳给观众看。”
朱洁静告诉记者,这并不是身体或记忆的突变和质变,而是自我认识和心态的变化。因为她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,在观众看不到的舞台侧目条有许多默默奉献的党员。“很多舞美、剧务老师都是老党员,是他们共同成就了我这朵‘红花'。在接受观众的掌声和鲜花时,你要学会自我反省,要把‘朱洁静'收起来。”她希望把自己藏在角色背后,把自己融进舞台,让观众看到“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、一段又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”。
一封家书让她红了眼眶,“兰芬”的坚强来源于共产党人的信念
《天边的红云》尾声,“云”抱起战友的孩子,赓续革命的血脉;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末尾,“兰芬”怀抱着她与“李侠”的孩子,迎接上海的黎明。跨越15年时空,这两个刚柔并济的女性角色,既有重叠亦有差别。
在朱洁静看来,传统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大都以阳刚硬朗的男性为主角,但《天边的红云》体现了女性在战场上的坚毅与牺牲。演员们要把江南的、海派的舞蹈风格洗涤干净,融入长征的艰难环境,塑造战争中的女兵形象。全剧主调是厮杀、惨烈的战斗场面,但也有浪漫、温暖的插曲。《电波》中的“兰芬”则是细腻、内敛的,在江南女子温婉的外表下,同样有着强大坚毅的内心。如何拿捏柔软与刚毅之间的分寸,让角色更具真实性,演员需要岁月的积淀来丰富体验和感悟。“革命者的心愿是让下一代看到胜利成果,她必须带着孩子见证这一切。在20岁出头饰演‘云'的时候,我难以体会到那种远离爱人的五味杂陈。”
文章来源:《电波科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dbk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10/637.html